2015年4月5日星期日

絮絮念念





絮絮念念
(本文含劇透)
電影放映與影後談結束後,已是晚上十時半了中大的山頭迎來春風,吹在臉上,影片的零碎片段在腦內縈繞,一直在躍動。這是一部令人念念不忘的戲。跳上汽車,竟然傳來女聲高唱「明明分開之後為何還要思思念念」「活在念念之中不思境況,由它虛空,這是巧合麼﹖人生,不就由大大小小的念念編織而成嗎

"博群花節"念念影後談


電影欣賞是中文大學博群花節」其中一個節目和邵逸夫堂內一千位師生(文青)一起看電影,感覺特別文藝,他們問的問題都另有角度,當中有同學說到激動處,連嘉賓張艾嘉和李心潔也哽咽了。張導演當初接到這個由日本男孩寫的劇本,十分喜歡。男孩和父親鬧翻了,因為熱愛電影,離家出走勇闖台灣打天下直到一天弟弟結婚了,家裡也沒人通知一聲,那種被遺忘的感覺十分難受,他走到防波堤靜思,啟發了後來寫出阿翔(張孝全飾)幻想和父親見面的一幕順帶一提,育男(柯宇綸飾)在風雨中走進酒吧,牆上海報那位美男正是編劇蔭山征彥


編劇蔭山征彥


有同學問兩位在開拍前看過甚麼書,得了哪些靈感心潔飾演在綠島生活的女人,她向導演借來有關綠島的書那裡雖然是台灣,卻也不像台灣,島上的人都覺得被遺棄,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認為那只是個困著囚犯的孤島念念的初稿背景是日本,張艾嘉把她改了,認為綠島那種和台灣的距離感與戲中兄妹和父母的隔膜很相像,似近還遠



戲中的小演員


有同學留意到電影的視覺效果。張導說這是她首次以數碼拍長片,需要適應,戲中兄妹兒時的場口經特別處理以營造菲林拍攝的效果科技進步中又走回去,諷刺吧。拍攝前,她看過David Lynch的創作筆記Catching the Big Fish,讓她愛上靜坐冥想(Meditation) ,她甚至說整部念念》都是在等待中完成的在拍攝時出了狀況張導就一言不發,這樣子所有工作人員也不敢作聲,慢慢地,總會等到解決的辦法,她發現安靜是強大的正能量。我們心中總會連綿不絕湧現不同的念頭,無盡的牽掛,如何和它們對話,誠實面對自己,好好的去處理這些念念就是本片想去探討的課題
李心潔的角色很富爭議性,她在接拍前也曾作出掙扎,疑問為何這位母親會那麼忍心,丟下兒子只帶走女兒呢張姐和她分析,在當時來說那可能已是無辦法之中的抉擇,畢竟,人生有太多的遺憾,她在去世時也叫喚著兒子的名字心潔年少時也曾離開家鄉往外闖,她成長的地方和綠島有點相似,都是人口很少的鄉郊,她心裡掛念著父親,曾給他寫過一封很長的家書,終於解開了心結,主動表達對父親的愛


育男這角色比較溫和,雖自少和母親分離,對父親的了解也不多,但他在綠島和台東長大,大自然的寬廣為他療傷,因而沒有帶著太多的怨恨生活他在夢中和母親重遇的一段很感人他問她理想的兒子是怎麼樣,她答:「就像你,大學生,有能力」看到柯宇綸紅了眼睛,我也哭了,他在夢中聽到母親這樣讚美,心裡的傷口得到了撫慰。她見到他的小袋子和自己做的一樣,很驚喜,育男說如果母親給他做一個,他會珍惜一輩子。想到家母已屆八十八高齡,還一針一線為我縫製肩袋,在此向她說聲:媽媽,妳做的袋子,我會好好珍惜一輩子

20150405  明報  星期日生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