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星期日

進修娛樂


進修娛樂

        算一算,原來在這專欄寫作,已有五年了寫娛樂是娛人娛己,樂趣無窮,可是有感拙作近來有跌watt之勢,現忍痛叫停,欲用點時間好好進修娛樂,為頹筆注點墨水,希望以後能夠寫出有深度的娛評娛聞

        別話千斤重,盡在不言中。親愛的讀者,容許我借用這片空間,自我陶醉兼回顧一下這幾年的果實

        筆者在大學讀電影,工作也和電影研究有關,寫作的內容自然離不開這興趣不過,我時常提醒自己,「打開娛樂」寫的宜盡量多元化,除電影外,應涵蓋電視、話劇、歌劇、舞蹈、歌唱、書籍等等,範圍愈廣,讀者得益愈多,這是寫作的基本方向因此,每次在想題目時,有一定的難度,除了不想重複內容,我也希望寫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就算是熱門的話題,也找些特別的角度去寫、去分析。我在落筆前找來豐富的資料,去蕪存菁,務求做到資料準確,不誤導讀者,雖然有時摒棄大量訊息,不納入正文,但搜尋的過程也讓我樂在其中,誰知道這些資料將來有沒有用呢﹖

        五年以來,每週一篇,粗略估計,寫了二百五十篇我把每篇的文字資料 (如戲票、入場證、小冊子、報章和雜誌剪報等) 和筆記好好保存,已放滿了六個A3快勞這兩天把所有文章重看一遍,也花了好些時間,箇中甘苦交織,過程有悲有喜寫作雖然寂寞,但回憶帶領我探訪每個故事和牽涉的人物,他們都像老朋友,我都一一給讀者介紹過了
 


        有時心血來潮,會以比較特別的形式創作例如看過《華爾街狼人》後寫出的「Jordan Belfort心電圖」,全篇以二字詞語組成,因為電影的氣氛太癲太狂,我也試著以狂妄筆觸寫主角的心態;「給Mason的信」是看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後,有感Mason的父母一定有很多話想和孩子說,便給他寫信吧。最難受是佔中79,天天心情沉重,怎去說娛樂﹖不知寫甚麼,唯有把感情化作新詩,寫出「09281758、「聚傘亦平常」

        對於飲食的題材,筆者特別感興趣,曾寫過名廚Heston Blumenthal、以造型蛋糕為主題的Planet CakeelBulli餐廳的故事、廚師明星化現象、米芝蓮摘星之旅……特別喜愛一篇寫日本料理的,集三部電影――《舌尖上的武士道》、《東京小屋》和《字裡人間》裡有關料理的描繪並排而寫,研究頗花時間,也請教了日本朋友,獲益良多

        為了提升看戲的層次,特別訪問幕後技術人員,寫過電影斷片的情況、介紹最新的「杜比全景聲」系統和神奇的performance capture,知多些在觀賞電影時感覺也不同
 

        韓風初吹時,一連四篇寫Hallyu也介紹過當時剛冒起的「美魔女」鄭多燕和「醜帥男」金宇彬;至於日本藝能界,特別吸引我的是玉山鐵二、橋本愛、蒼井優、內野聖陽、五輪真弓,還有曾是我超級偶像的吉田榮作,也一一寫過了

        喜歡預告新星,考考自己眼光,那是十分好玩的――Bradley CooperBlake LivelyShailene WoodleyJessica ChastainLéa Seydoux……寫的時候還未成氣候,現在都獨當一面了

        置身於高手如雲的星期日生活」,不是沒有壓力的每期我都戰戰兢兢,寫作時心口掛個衷心感謝編輯和讀者的包容,讓我走到今天,後會有期了。

祝大家生活愉快,娛樂無窮!

20150426日 明報 星期日生活
 
 
 
 
 
 
 
 
 
 
 
 

2015年4月11日星期六

遠山含笑念藍萍

遠山含笑念藍萍
        紀錄片音樂家周藍萍四月三日晚於香港藝術中心放映,星光伴溫情,電影界翹楚聚首一堂,一同追念這位為電影貢獻良多,卻鮮為人知的音樂大師。演梁山伯紅遍港台的凌波為樂蒂聲演祝英台的靜婷曾為邵氏遠赴台灣邀請周藍萍來港工作的鄒文懷,還有金漢、劉韻、邵音音張同祖泰迪羅賓等,當晚看著銀幕重組大師的身影,無不慨歎天妒英才,周是太早離開了人間。電影完結後,凌波姐哭紅了眼,好不容易撐著,才能完成影後座談周藍萍的女兒周揚明,即這部紀錄片的策劃,看見爸爸多年後還有那麼多人在尊崇紀念,更是泣不成聲



    有關周藍萍的背景,文獻記載不多他為電影界鞠躬盡瘁,積勞成疾,去世前一刻還在為紅鬍子配樂,最後因為腸炎引發心臟病,過身時只得四十六歲他的太太沒能走出喪夫的哀痛,帶著年幼的子女回台,從此和電影圈人士斷絕往來,子女當然也無法得知父親的光輝往績。直至幾年前周揚明的母親辭世了,她才從舊資料中一點一滴了解父親,並拜訪電影界和音樂界的前輩,由他們口中述說父親的一生

        周藍萍生於1925,一般記載他是湖南湘鄉人,但2011年於台北市中山堂曾舉辦過周藍萍時代經典回想曲演唱會場刊中刊印了周藍萍於民國三十九年自由中國克難劇藝社演員名冊和自由中國業餘合唱團登記表,其中均列明周的籍貫為湖北武昌,這方面的資料還有待考證周藍萍原不姓周,姓楊,小名是小谷1949年到台灣,由於和導演張英在四川已認識,被他賞識參加拍攝《阿里山風雲》,演出高山族頭目一角,並為片中男女二部合唱寫和聲1952年加入中國廣播公司,擔任特約歌詠指導,並負責四重唱組合的男高音翌年,周兼任金甌女中的音樂老師,邂逅了一生最重要的人――他的未來太太李慧倫
周藍萍與太太李慧倫及小揚明

    1954,周藍萍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傳世代表作《綠島小夜曲》,創台灣時代國語歌的先河不同人對這首歌有不同的詮釋,有人認為綠島泛指台灣,也有人說綠島是政治歌曲,這島曾拘禁大量政治犯,又名火燒島,南燕曾為歌曲譜新詞《友誼之光》,成為監獄風雲的插曲。在紀錄片中,這個謎終於解開了《綠島小夜曲》原來是周藍萍為追求李慧倫而寫的情歌。作詞的潘英傑回想當年和周由大陸到台灣,見到處是椰子樹,便以綠島描寫台灣,也配合周在戀愛的心情周藍萍在合唱團遇上當時還在讀中學的李慧倫,一見鐘情,這段師生戀在那個保守的年代不為世俗所容,金甌因而禁止周藍萍在該校任教,李的父親也曾徹底調查周的底蘊,最後還是默許二人交往
 周藍萍在指揮中

\
周在邵氏錄音室



    周藍萍懂得演戲跳舞唱歌作詞寫曲。他作曲的才華是多方面的,地方調黃梅調時代曲都見佳章周揚明回憶在香港居住時的日子,家裡沒有鋼琴,音符都在爸爸的腦袋裡,他一直寫一直寫,是非常的忙碌黃霑曾在專欄中寫過周藍萍,還是初生之犢的他曾在周配樂的《黑森林》(1964)任男聲合唱,他盛讚周編曲最具魄力,有雄奇之勝,善用短調,哀而不傷,別見韻味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邵氏)的《十八相送》「配上三拍子,旋律美得驚人」在紀錄片中周揚明隨岳華到邵氏參觀,當年周藍萍任指揮並度過了無數歲月的錄音室,如今已變成頹垣敗瓦,教人唏噓,多少在那裡錄製過的經典作品,現在只能在膠卷與唱片裡追憶回味

20150412日 明報 星期日生活
周揚明與靜婷和田豐

2015年4月5日星期日

絮絮念念





絮絮念念
(本文含劇透)
電影放映與影後談結束後,已是晚上十時半了中大的山頭迎來春風,吹在臉上,影片的零碎片段在腦內縈繞,一直在躍動。這是一部令人念念不忘的戲。跳上汽車,竟然傳來女聲高唱「明明分開之後為何還要思思念念」「活在念念之中不思境況,由它虛空,這是巧合麼﹖人生,不就由大大小小的念念編織而成嗎

"博群花節"念念影後談


電影欣賞是中文大學博群花節」其中一個節目和邵逸夫堂內一千位師生(文青)一起看電影,感覺特別文藝,他們問的問題都另有角度,當中有同學說到激動處,連嘉賓張艾嘉和李心潔也哽咽了。張導演當初接到這個由日本男孩寫的劇本,十分喜歡。男孩和父親鬧翻了,因為熱愛電影,離家出走勇闖台灣打天下直到一天弟弟結婚了,家裡也沒人通知一聲,那種被遺忘的感覺十分難受,他走到防波堤靜思,啟發了後來寫出阿翔(張孝全飾)幻想和父親見面的一幕順帶一提,育男(柯宇綸飾)在風雨中走進酒吧,牆上海報那位美男正是編劇蔭山征彥


編劇蔭山征彥


有同學問兩位在開拍前看過甚麼書,得了哪些靈感心潔飾演在綠島生活的女人,她向導演借來有關綠島的書那裡雖然是台灣,卻也不像台灣,島上的人都覺得被遺棄,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認為那只是個困著囚犯的孤島念念的初稿背景是日本,張艾嘉把她改了,認為綠島那種和台灣的距離感與戲中兄妹和父母的隔膜很相像,似近還遠



戲中的小演員


有同學留意到電影的視覺效果。張導說這是她首次以數碼拍長片,需要適應,戲中兄妹兒時的場口經特別處理以營造菲林拍攝的效果科技進步中又走回去,諷刺吧。拍攝前,她看過David Lynch的創作筆記Catching the Big Fish,讓她愛上靜坐冥想(Meditation) ,她甚至說整部念念》都是在等待中完成的在拍攝時出了狀況張導就一言不發,這樣子所有工作人員也不敢作聲,慢慢地,總會等到解決的辦法,她發現安靜是強大的正能量。我們心中總會連綿不絕湧現不同的念頭,無盡的牽掛,如何和它們對話,誠實面對自己,好好的去處理這些念念就是本片想去探討的課題
李心潔的角色很富爭議性,她在接拍前也曾作出掙扎,疑問為何這位母親會那麼忍心,丟下兒子只帶走女兒呢張姐和她分析,在當時來說那可能已是無辦法之中的抉擇,畢竟,人生有太多的遺憾,她在去世時也叫喚著兒子的名字心潔年少時也曾離開家鄉往外闖,她成長的地方和綠島有點相似,都是人口很少的鄉郊,她心裡掛念著父親,曾給他寫過一封很長的家書,終於解開了心結,主動表達對父親的愛


育男這角色比較溫和,雖自少和母親分離,對父親的了解也不多,但他在綠島和台東長大,大自然的寬廣為他療傷,因而沒有帶著太多的怨恨生活他在夢中和母親重遇的一段很感人他問她理想的兒子是怎麼樣,她答:「就像你,大學生,有能力」看到柯宇綸紅了眼睛,我也哭了,他在夢中聽到母親這樣讚美,心裡的傷口得到了撫慰。她見到他的小袋子和自己做的一樣,很驚喜,育男說如果母親給他做一個,他會珍惜一輩子。想到家母已屆八十八高齡,還一針一線為我縫製肩袋,在此向她說聲:媽媽,妳做的袋子,我會好好珍惜一輩子

20150405  明報  星期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