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星期日

鳥瞰的美麗與哀愁


鳥瞰的美麗與哀愁

        往異地旅遊,除了欣賞其名勝風光,也會觀察人民如何對環境表現關懷若往韓國或台灣,你會發現,很難在街上找到垃圾箱,市民都慣性把廢物帶回家中,分類回收那天在淡水街上逛,遠處傳來清脆的音樂聲,以為雪糕車駛近,卻原來是廚餘回收垃圾車駛至,食店的人們都乖乖拿出一袋袋廢料,手腳利落的倒進車內在這個環節上,香港是遠遠不及兩地的發展,還記得年前在某屋苑試著推行的廚餘收集行動,便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儘管在推動環保上已做得不錯台灣的面貌,從高空俯瞰,仍可用「滿目瘡痍」來形容,這是空拍攝影師齊柏林用影像告訴我們的在紀錄片《看見台灣》裡,齊導帶領觀眾從一個未曾到過的高度和角度,去看台灣美麗的一面,和哀愁的一面美麗與醜陋,同樣震撼。對於大地,人類造成的破壞範圍寬廣,影響深遠,修補的步伐在寸進,遠遠追不上傷口擴散的速度



        影片分三部份展示台灣,由鳥瞰這美麗的島嶼開始,墾丁的「大尖山」、清澈如鏡的「嘉明湖」、紅樹林、連綿不絕的壯麗山林盡現,讓眼睛呼吸新鮮的氧氣,叫瞳孔擴張吸收人類無邊的想像力,歌頌了大自然的雄偉景色,特色的名字如台東的「三仙台」、花蓮的「清水斷崖」,都饒富詩意。導演的鏡頭先領我們看美好的一面畫面一轉,鏡頭拉開,被過度開墾的山林、公路橫切剖開的山脈、硬生生被水泥劃破的海岸線、污水流進大海形成鴛鴦色的海面皆真實呈現,原本是上天贈予的天然資源和美景,被人類過度開發的農業和工業破壞殆盡片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個畫面,是人工水產養殖場的商人,為了抽取大量的地下水,橫七豎八地搭建管道,高空望下去,大地就像是躺臥在床上的病人,任由萬根針管在其身上抽血,影像懾人



        最後一部份,導演嘗試為問題提供答案,介紹有機種植的農民如何善待土地,為它療傷。不過,小小的農民無論怎樣付出,也難以為大自然止血,影片的名字其實已說明電影的視野――「看見」是對事情最初步的了解,要先看見,才能認知、擁抱、分析,進而把難題拆解紀錄片一開始,讓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未看過這樣的台灣,是因為站得還不夠高這鳥瞰的高度,有說是「上帝的視角」,但上帝的位置應該高很多很多倍,那應是人類自我反省的層面,在地上看不清,高空便無所遁形了齊柏林抵押房屋,到處演講籌募經費,集合九千萬新台幣,以三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為的,是喚醒人們對國土的認識,然後停止傷害,愛護珍惜


        不過,人類為了生活的便捷,開墾土地是在所難免大自然講求生態平衡,只要我們放下「人定勝天」的理念,謙卑的面對環境,應可和自然和諧共處介紹大家延伸閱讀台灣資深傳媒人楊惠君的新書《有種美味叫志氣――八個手做者與小農的真食革命》,書中介紹八個堅持有機耕作、不以農藥摧毀土地的奮鬥故事,他們都立志以最天然的美味回饋大地,讓人們吃得安心和健康。規劃新界東北發展的官員和有關人士,看了電影和這書沒有﹖
 


20140817    明報 星期日生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