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只要還能對話,就好






Before Midnight 情約半生



只要還能對話,就好

        對於Celine所言:「除了上班,就是湊女,我都沒有私人時間了」,我是感同身受的暑假期間,孩子整天黏在身邊,我連最愛的電影也沒時間看了終於前幾天才能與JesseCeline聚舊,看他們一直談,一直談,談到天荒地老

        首先我要說服自己,去接受電影最初的預設,一個十分脫離現實的預設:相處這麼多年的伴侶,還有那麼多話可以說嗎﹖還願意和對方說話嗎﹖當然,電影都把生活細節去掉了,和主角一起成長的觀眾,沒有每分每秒和他們分擔家務,沒有看見日常生活怎樣磨蝕那些敏感的觸覺,也就容易相信,他們的絮絮不休,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Jesse說他和其他女孩子以眼神調情,我卻認為他極善於以言語和妻子做愛或許我是寡言的人,很多感覺都放於心裡或文字當中,因此十分羨慕能言善道口齒伶俐的他倆,言來言往,由衷的、赤裸的或許是帶傷害性的抽象感覺,都能從腦部抽出,電光火石間化作言語成為句子,是說得出的詩,聽得見的詞。哪怕有一天,二人不再在一起了,也必定不會拖泥帶水,必定是因了解而分開,應該是無憾了

        硬要比較誰人說得較有道理,誰是誰非,都是無意義兼無趣的事情我倒驚訝,以Celine的性格,怎會妥協在Jesse的書上簽名﹖換了是我,死也不簽,既不是自己的著作,伴侶也沒得到自己的同意便把私生活展覽人前,她該會立刻炸開來才對,為何還會跟老公上房﹖被困於房內一場是最多元的場景,情慾、家人的牽絆 (纏綿中要接兒子的電話)、個人的理想、對伴侶的不滿全部交織混雜,在頃刻間爆發出來,卻又無處可逃——既不能走入那可惡的情侶按摩池,又不適合在床上繼續廝纏,唯有燒水沖茶、開紅酒降溫 (Jesse開酒時那「噗」一聲的動作,是他全片最瀟灑的一刻!),可是,他們誰也沒喝上一口。真的避無可避了,只有奪門而去,可是還有話要說,還是放不下啊!Celine再三離開房間又回來,是和這段關係無法告別的鐵證她騙得了誰﹖

        和作家聚餐那幕也很有代表性。編劇巧妙地安排不同年齡群、在戀愛中不同階段的朋友聚在一起,有熱戀的年輕男女、打情罵俏的中年夫婦、和妻子各自生活的老作家最後,席上所有人都被老婦所說的感動,是的,我們誰不是愛情的過客呢(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撫心自問,最疼我們最懂我們的,還不是自己﹖你收過最合意的禮物是不是自選的﹖你拍過最美的照片是不是自拍的﹖答案都說明了吧

        不明白為甚麼做人必要一氣呵成,有科學家在研究「人生暫停鍵」嗎﹖累了,按一下「pause」,先回氣,再處理,你說那有多完美﹖一段關係,為何非要由互相吸引至熱戀至揭破至容忍至腐爛然後終結不可﹖就算維持,也只是拉開距離,避開問題,為甚麼不可把關係停頓,或者凝在最美一刻﹖我不知道。不過,生命也許只是一連串的déjà vu,就算可以停頓,就算可以重來,本性難移,我們還是會選一樣的路,說同樣的話吧

JesseCeline,你們是世上最幸福的戀人——只要還能對談就好,完全無言,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了但有時候,沉默確是金,無聲勝有聲。唉,說話是藝術,從來都不易拿捏

2013929  明報 星期日生活

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

迪奧手袋


迪奧手袋  
 
 Lady Dior As Seen By Exhibition @ Pier 4 Central
 
 
 
  
 


        女人和手袋的關係千絲萬縷

打開女士的衣櫥,佔位最多的應該是手袋 (討厭稱手袋作「包包」,甚麼「包包」!)。女士喜歡買手袋,原因很多,實用以外,炫耀也可是重點。高調也好,低調也好,把牌子放入手袋的設計似是理所當然,比放於衣服教人容易接受手袋的用途也比鞋子多,概括點說,鞋子大約分為宴會鞋、輕便鞋和運動鞋,但手袋則可配襯不同款式和顏色的衣服,亦能放置不同的雜物 (小如只放一管口紅的晚裝袋、方正如放手提電腦的公事包、防水如放泳衣的沙灘袋、實用如放雜誌報章的環保袋、大型如放奶瓶尿布的奶粉袋、出外午餐只放電話錢包的小手袋……) ,也有不同的造型(要騰出兩手用背囊、表現型格用斜揹袋、打扮高貴用挾在腋下的小提包等等) ,這都不是藉口,女士們實在有必要添置不同場合使用的手袋啊

        當知道迪奧在香港擺設Lady Dior As Seen By手袋展時,特地抽空走了一趟迎月之夜,金風送爽,陣陣秋意伴著天上一輪明月,映襯中環醉人的夜色四號碼頭上,一個超巨型、會發光的Lady Dior手袋橫躺於岸邊,氣勢懾人Lady Dior手袋的歷史雖短,影響力卻隨法國第一夫人送給戴妃後滲透整個時尚圈,方形袋身配襯cannage菱格圖案車線、拱形手挽和迪奧字母吊飾,簡約的設計潛藏無限可能性,「as seen by」任何人都會有不同的演繹方法展館中其中一個好玩之處,就是讓來賓自製Lady Dior手袋,不同的物料、紋理和顏色自由組合,拍下照片讓每人都可以成為這傳奇手袋的一份子
 
 


(Above) By Roberto Badin
(Below) By Kourtney Roy

        Christian Dior先生在設計時裝前曾經營畫廊,展出過如DaliMan RayMiroPicasso等人的作品,他亦提拔過不少藝術家,這次展覽,是向這位大師扶掖後輩、推廣藝術之情致敬由此,品牌請來世界各地新晉和有潛力的藝術工作者,闡釋他們眼中的Lady Dior,有照片、雕塑、剪紙、模型等,百花齊放,不拘一格。筆者對不少展品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Kourtney RoyYou Belong to Me:倒臥街頭的金髮女郎、在家中上吊的紅裙女子,死時拿著的都是Lady Dior,這和Roberto Badin的作品相互輝映,同表現女人在危急關頭和手袋不可割捨的情感關係Mounir FatmiTribute to aung San Suu Ki則看得我很傷感,整個手袋,包括手挽部份,都由尖利無比的刀片砌成,可以想像,藝術家在創造過程中必定滿手傷痕,像他致敬的人物的人生一樣荊棘滿途
 

By Mounir Fatmi
 
 
 
 
 
 
 


        展覽已先後在北京上海東京和米蘭舉行,在香港擺放,所收的經濟效益可能不如內地高,但能作為藝術交流的一個據點,本地還是有優勢的。展期至明天,欲前往參觀的讀者要留意「天兔」會否影響展覽時間了
 

        說到手袋,如大家到首爾旅行,推薦你們參觀Simone Handbag Museum。這手袋博物館展出多款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手袋,琳瑯滿目,最早的展品追溯到1550年,由古代宮庭仕女的小手袋到現代多用途的時尚設計都包含了,還有形形色色的手挽裝飾,都教人目不暇給,值得一遊
 
2013年9月22日 明報 星期日生活

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依然好樣 杜德偉





2013大碟"好樣"8月面世


於"好樣"大碟發佈會

依然好樣 杜德偉
        藝人能否紅起來,能在哪個地方紅起來,除了看他本身的實力,也看際遇那是解釋不來的緣份,好像李玟、莫文蔚,她們在香港從沒得到寵愛,卻受到台灣樂壇的歡迎,甚至後來紅遍大中華,誰能預料?那就是機緣。同被香港冷待,而在寶島發光發亮的,還有能歌善舞的杜德偉

自己設計的品牌"MNA" (Muse Nostril Agony)於台灣, 香港發售

        上一回發片,已是04年的《脫掉》專輯了。大家還記得那隻招牌舞嗎?勁度十足的Alex和位位性感的舞蹈員一起邊跳邊脫,脫掉外套、脫掉面具、脫掉煩惱,是他一貫的不羈灑脫風格差不多十年過去了,Alex經歷了很多,好不容易從藏毒的醜聞站起來,在台灣遇上新的經理人,接過收視很好的電視劇,卻感到太累而轉向研究時裝設計。演藝事業停滯不前,雙親和偶像Michael Jackson先後離世,對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亦改變了他的人生觀。然而老天爺拿掉你一些,也給你另一些。愛情方面,玩世不恭的男生最終遇上年輕的鳳眼攝影師,展開美麗的愛戀,於上年拉上天窗,掉了不少人的眼鏡。新專輯《好樣》剛剛發行,內裡蘊含的因子,就是這許多故事所迸發出來的力量
"妳值得"MV

        專輯的曲風多樣化,有靈魂音樂、R&B、搖滾,也有抒情慢歌,就是非常「杜德偉」,和「滾石」合作那麼久,應是得心應手了《愛她沒得救》是他和三位性格各異的好友一同創作的,包括品冠、曹格和阿牛男生的愛情觀雖不同,卻也同意「做錯事就說對不起,就算錯的根本不是你」,MV色彩豐富,造型多樣好玩,有髮型師、穿圍裙的住家男、擁吻護士的水手……原來是由Alex的愛妻李曉冰(Ice)任導演,而專輯的攝影都是由她操刀,真酷啊! 杜德偉也真懂討她歡心,《妳不再孤單》就是為嬌妻而唱的。碟內有他翻唱媽媽,即「中國歌后」張露的《靜心聽》(原曲是1955年由Tennessee Ernie Ford主唱的16 Tons),由Alex唱來有點「貓王」式的慵懶和不在乎,張露獨有的低沉聲線則唱出看透世情的滄桑感;他為爸爸而寫的《你那邊的世界》很深情,堂堂男子,卻仍像小孩般對父親依依,親人總會離去,我們總要面對;《跟隨你》是寫給MJ的,Alex曾於電視城和偶像見面和傾談,他形容那是刻骨銘心的經歷;專輯內有兩闕特別的歌,旋律是一樣的,分別是由杜德偉獨唱的《妳值得》和與林凡合唱的《因為你》,他說因為太喜歡了,獨唱部份都不捨得送給別人林凡是實力派,無論面孔、氣質甚至聲線都和彭羚有幾分相像,她的歌喉很棒,為歌曲注入溫柔甜蜜的氣息,十分討好,亦易上口,可望成為《有一點動心》後另一合唱情歌經典



和好友(左起)小牛,曹格和品冠共同創作"愛妳沒得救"
和偶像合照, 1987年電視城


        從初出道已留意杜德偉,他的《是誰幼稚》、《不要重播》、《只想留下》,還有後來的《如泣如訴》、《無心傷害》都是那麼動聽,而他的音樂錄影帶也有很多經典場面,在選角方面尤其用心——早期的《忘情號》是只得16還有嬰兒肥的鄭秀文做女主角,表情青澀稚嫩;《天真》有在巔峰狀態的邱淑貞,她的超低胸火紅吊帶裙叫人血脈擴張,一顰一笑盡顯女神的艷色,是我心裡其中一個最難忘的卡拉OK MV;和吳辰君拍的《情人》美得像電影,駕著古董車於沙漠公路飛馳很是浪漫;還有還有,舒淇在《不走》中的造型突出,有戴假髮的歌女和束馬尾的純情女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愛妻李曉冰Ice


        都過五十了Alex卻仍然「好樣」,一點不顯老態,還夠頭髮梳飛機頭,認真神奇!細心留意,大碟中有齊愛情、友情、親情和夢想,可能這就是他保持健康長青的秘訣吧
2013915  明報  星期日生活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只是娛樂新聞而已﹖


只是娛樂新聞而已﹖

        在電視上看到娛樂記者採訪藝人明星,有些受訪者的態度愛理不理,眼神也不多接觸,說到尾總結一句:「何必認真﹖都是娛樂新聞而已」這時,我總會覺得不是味兒,並為記者感到尷尬,不是麼﹖言下之意,是你現在的工作有何重要性﹖你的專業值得尊重嗎﹖娛樂新聞對社會有貢獻麼﹖……不少圈中人、讀者、甚至「娛記」、「娛樂攝記」(包括「狗仔隊」)都視娛聞為無關痛癢的生活點綴,但作為半個「娛樂新聞人」的筆者,卻偏認真思考,究竟何謂精彩的娛樂新聞﹖它們在大眾媒體有甚麼功能﹖

        翻揭半世紀前的娛樂雜誌,報導的多是電影拍攝的花絮、紅星家訪、生活照片和專訪等,文章多以正面的筆觸描畫藝人的生活,很少諷刺挖苦的針對性新聞,那時明星和記者的關係良好,他們唇齒相依(現在都是),彼此都為做好本份各司其職直至九十年代中,某報把娛樂版大幅增至十頁,對業界造成衝擊,從此雞毛蒜皮的事,如藝人到city'super 買條蔥、誰素顏到跑馬地銀行撳錢、又某藝人兒子肥了兩両或終於有「便便」等等,都在C版佔有相當的位置,我很想知道,這是哪門子的娛樂新聞,WHO CARES﹖它們出現的目的除了是填版位,還有甚麼﹖當年,「X」周刊創辦,風格出位,標題誇張失實,但亦因為賣紙,漸成為報導娛聞的潮流(有怎樣的讀者便有怎樣的書刊!),久而久之,藝人發現自己所說的和報導完全不符,不單是斷章取義,而是改頭換面甚至生安白造,他們和記者的關係又怎會和諧呢﹖能生存的適者變得「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有些性格先行,橫豎怎樣說也不會如實出街,清者自清話之你點寫;更高明者如黎明則帶記者遊花園,拋出金句叫大家自由解讀,永遠似夢迷離估佢唔到

        筆者曾身歷其境,體驗過娛樂新聞採訪的生態。當年初出茅蘆的小記對某些行家的訪問手法有所保留,心裡疑惑,身為女孩子的她們矜持都往哪裡跑﹖咁都問得出﹖翌日文章的標題可以和該次活動完全無關,拍攝的角度亦有商榷,出來的照片不是藝人走光就是樣衰難看,娛樂新聞慢慢成為無人看得起的緋聞、是非、不斷重覆的回應、搬弄,甚至是挑撥,除了寫的那位,主角和讀者都感到無比厭倦了


        說到偷拍就更加離譜。「狗仔隊」無處不在(也不明白那些報料熱線的讀者,為何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失驚無神彈出來,藝人只有無奈接受,但嚇親老人家和小朋友,於心何忍﹖當然,那是「職業所需」,讀者都可能想知藝人阿媽去邊樹打牌、阿仔讀邊間PN (pre-nursery)班,加上「那裡是公眾地方,我有權拍攝」,誰都有理,無從判決;但像王祖賢般回港一瞬被批評得體無完膚,那種手法實在是殘忍,她已退隱多年,應不算圈中人了,為何要承受此等嚴苛評論﹖有人關心過她這些年在加國的生活嗎﹖她快樂嗎﹖

        很多藝人都說「我唔睇八卦雜誌嘅」,身處那個行業也不關心那個圈的新聞,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前幾天森美在專欄討論過娛聞在社會的位置,說是大眾道德取向的指標,值得探討;像港姐冠軍說特首應多聽市民意見,本是非常正面的公民教育課題,卻被志偉說成「港姐不應談政治」為甚麼港姐不應談政治﹖有人的地方便有政治,誰也應關心政治,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好。看來我對娛樂新聞是太認真啦,而認真我就輸了

201398 明報 星期日生活